对绘画进行判断,需要有充分的心理治疗实践方面的经验,包括对治疗过程的理解和把握,还有对移情、反移情关系的认识和敏感度等。而另一个对绘画判断最为重要的技术就是“共情”。我们判断绘画并不是根据某个“手册”进行机械的理性判别,绘画不是符号,不同于将一种数码格式转化为另一种格式,而是需要情感上的“设身处地”的品味。这是治疗师的经验,但更是治疗师的“功力”。这种被我们称为“功力”的、通过绘画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是一种直觉的锻炼,更是一种艺术的天赋。在判断绘画的时候,一切之前学到的知识和经验都仅仅是一个印证的作用,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学会观察绘画者的一切细微之处,观察绘画的细节和一切你直觉上感到“重要的心灵内容在呈现”的瞬间。通过深刻地沉浸在绘画以及绘画者的世界中,你可以接触到一个具有真实生命的心灵,此时,心弦之间产生了共鸣,你才可以对这个心灵的真实进行独特的描绘,因此,绘画是一种媒介,是一扇心灵的门,你借助它进入这个世界。绘画的语言是象征,绘画的呈现是一个生命的呈现,我们永远要记住把每一幅画作当作一个生命去对待,不要在真正接触到它的真实之前就妄加解释,在接触到它之后也不要滥用解释,解释对于心灵永远只是参考。然而,在解释中我们很容易犯错误,以为绘画测验的目的就是解释,但事实并非如此,绘画测验只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观察和描述心灵,就像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一样,我们理解的世界并不是世界本身,只是我们赋予它的意义,世界的原貌是未知的或不可知的。
(摘自《绘画心理测验与心理分析》,陈侃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