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个周末都挤出时间带他出去玩儿,杭州的景点都玩遍了,可他现在却越来越没兴趣,对什么都没劲。爬山有什么好玩儿,不去!做手工有什么好玩,不去!”“那为什么总是你带着他玩,而不是让他带着你玩呢?”“他去山里吧,就对那种破房子感兴趣,那有什么好玩的?”“是啊,我们孩子现在也什么都不感兴趣,国外都玩了好多地方,每次也是自驾游的。现在问她想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她都说不上来,就想在家待着。”这是上个周六东方心理团体沙盘体验现场,两位妈妈与黄老师的一段对话。为什么一个小孩子,在他最有活力、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会没有了欲望,这是我们家长需要思考一下的事。是他真的没有欲望了,还是曾经的想法被压抑,被取代了?还是过度的满足,淹没了她自己的需求,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所有的愿望都能即刻得到,没有了求之不得的渴望,也就没有了经过努力、争取,经过漫长等待的,来之不易的满足和幸福感,是否是现代孩子们的遗憾。父母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需要,孩子只需成为了学习的机器、爸爸妈妈眼里的好孩子。那个鲜活的真实生命去哪儿了?
12月26日,十二位木塔天空的会员家长,带着各自的期待来到了东方心理,与东方心理分析师们一起探讨孩子教育的困惑。孩子们带着对沙盘的好奇,一点点接近、发现自己。
面对黄老师的邀请,小姑娘低下头。活动开始前,孩子们已在沙盘室玩得兴致盎然,可真的要在场中当着家长的面做团体沙盘时,孩子们却没一个人主动举手。在一连串的邀请,六个从幼儿园中班到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情愿却稍有忸怩地走到场中央,组成了一个团体沙盘小组。按照商定的游戏规则,大家都把沙具在沙盘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然后说出自已的想法。对现在的沙画是否满意,不满意的可以挪动、调整。如果想挪动别人的沙具,让孩子们想,是否要和沙具的主人商量,如何商量?于是,孩子们的沙画由第一轮僵硬的摆放,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有了水、船、桥,也有了关系建立和连结。有了自己的边界,也有了对他人的兼让,与团体成员更多的协商、沟通。
在沙盘里打造自己的理想世界,通过言说慢慢发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真实的需要,激发创作与想象。在沙盘里投注、表达原来在家里和学校里,没有机会表达的愤怒、悲伤、迷茫和犹豫。
沙盘就是属于孩子们的。看到孩子们眼里闪烁的兴奋、快乐的光芒,让人不自主地这样想。孩子们真的没有欲望了吗?还是我们要帮助他找到他们真正的需要。看着六个同伴热火地做着沙盘,有充分表达机会。原来在下面围观的稍大一点儿的六个孩子也坐不住了,跑上前去围住了沙盘,并对他们的沙画表达想法。黄老师说,请他们回到座位上,一个孩子不情愿地回到座位坐下来,然后把座位拉到了沙盘边,其他孩子也纷纷效仿,屁股带着座位仍旧围观,家长们相视而笑。可第一盘结束,当黄老师邀请围观的六个孩子再做一盘时,他们却转头推辞。在后续没有家长围观的两组团体沙盘中,孩子们表现得更自由而任性。其中有更多的动力释放和模式呈现。有个初一的孩子在选择和摆放沙具的过程中,时时都要体现自己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第一轮他只选了三个 子,而另一个男孩也选了和他一样的 子。在带领老师问第二个男孩,他学校里是否也会跟随同学时,孩子说,“当然要跟随啊,不然就会被欺负。” 也许这些话并没有机会被老师和家长听到,如果继续做沙盘,孩子也许会在沙盘里找到自己的力量,在改变沙盘世界的过程中改变自己。活动结束时,家长和孩子们都意犹未尽,就像父母、孩子的成长和改变也要在生活中不断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