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完美母亲的不完美之处

  曾奇峰

有一部培训心理治疗师的英文录影带,内容是关于母婴之间互动关系的,看完后印象非常深刻。

看录影带之前,老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母亲的背景:29岁,出身名门,各方面都几近完美。有金融方面的硕士学位,在一家著名公司担任高层管理人员,年薪是一般工人的十多倍。其夫大她四岁,某大学博士、副教授。两人两年前结婚。录像是在他们的儿子八个月时拍摄的。开始放录像。豪华的房间,豪华的家具,虽然儿子还小,但一个二十余平方米的房间里已经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

孩子的母亲一如大家在听老师介绍时的想象:年轻、漂亮、气质不凡。孩子在睡觉,母亲在厨房准备孩子的食物。孩子的哭声从卧室里传出来,母亲放下手头的事,去抱孩子。孩子在母亲怀里仍哭,母亲想尽办法,抱着孩子来回走动、轻声细语地跟他说话、给他喂奶、在他手里放一个玩具、抚摸他等等,全都不管用,孩子还是哭。从画面上看到,母亲的面部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但动作明显地变得有些生硬、粗暴。最后一个片断是,母亲把孩子轻轻地、但却很坚决地丢到床上,说:你要哭就哭去吧。

看完录像,老师给学生作讲解。他说,在摄像机发明之后,心理学家用它来研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的母婴关系。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与他早年跟父母的关系直接相关;或者换句话说,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造就了孩子的人格。通过摄像机这样的科技产品,我们能够准确地记录在母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并可以通过观察推断发生的这些事件对孩子的成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老师接着说,这部片子是二十多年前心理学家拍摄的很多片子中的一部。它之所以很有价值,是因为二十多年以后,片中的婴儿长大了,却因严重的人格障碍去看心理医生。从这位母亲的资料中我们知道,她是一位来自很好的家庭、受过很好的教育、又生活得很美满的女性。她的一切都近乎完美,而且,她也确实是一位对一切都要求完美的人。在做母亲之后,她同样会要求自己是一个完美的母亲,不容许自己有一点点不好。但是,孩子是不完美的,他们会弄脏衣裤或床单,会无缘无故地哭,会做这样那样的错事,等等。

一个过分追求完美的母亲,会把孩子的不完美看成是自己的不完美,这会使她产生前所未有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可以直接导致她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加强她对孩子的控制,以便使孩子更加接近她所要求的完美的标准。

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想了一切办法使孩子不哭,但没有用,母亲就开始变得焦躁起来。我们可以推测一下,母亲的心理活动可能是这样的:我做了这么多努力,你还是哭,这说明我不是一个好母亲。然后内心里开始堆积愤怒,这一愤怒也许开始的时候是针对孩子的,因为孩子的糟糕的状态打击了母亲的自我完美感。但是,她不会允许自己将愤怒直接发泄到孩子身上,她唯一能够允许自己做的,就是以高标准作为幌子来要求孩子。这样的心理活动被掩盖在她内心深处,连她自己都不会意识得到。在可以意识得到的层面,她会这样安慰自己:我这样做是为孩子好,是为了使他将来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除了这样的录像研究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研究都证明,在一个有完美主义倾向的母亲的养育下,孩子会受到过多的控制,他的先天的、本真的生命力会受到压制,他也许会成为一个非常符合社会和他人的要求的人,但他很难成为一个自我得到了充分发展的人。

孔夫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翻译成白话就是:一个人,如果他先天的特质超过了文化对他的影响,那他就会显得过于野性;如果文化的影响胜过他的先天特质,那他就会显得过于酸腐,不知变通。按照鲁迅的说法,文化就是限定,就是让人在一系列的规则下待人接物。对人类的每一个个体来说,文化的限定作用是通过父母来传承的。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就遇到过很多青少年案例,这些青少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不幸地都有一个近乎完美的母亲。作为心理治疗师跟这样的母亲打交道,很多时候会觉得很难受。比如她会同样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治疗师,似乎治疗师只有一切都听她的才能够解决她孩子的问题。治疗师当然不会听她的,如果听她的就只会让他的孩子再遭受一次伤害。治疗师要做的是温和地排除完美母亲的干扰,与她的孩子建立一种全新的、没有过度控制的关系,让孩子的自我慢慢地成长。也许,对这样的完美的母亲来说,真正的完美应该是再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为了孩子,同时也为了自己。实际上有很多的母亲已经在这样做了,用其中几位母亲的话说,这样的学习,使她们能够跟孩子一起健康地成长。

 


   
  

电话:0571-87799633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山阴路590号金帝高新科技广场3号楼西单元8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