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对疾病的态度
 
对疾病的态度
李子勋
 
       对疾病的恐惧从心理根源上来说是一种对死亡的本能恐惧。很多人不接受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有时嘴上接受,内心深处却在拒绝。以我个人的临床经验,可以把人们对看病的态度粗略归为三类 :
     一是讳疾忌医,轻易不去医院,视医院和医生为危险地带,严重的可以形成一种恐医症。一般来说,对医院、医生有防备的人医学上是欢迎的。因为,人体有许多的差异,同样的病、同样的治疗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人们应该知道在治疗中你是有自由抉择的权利的,可以自动终止治疗或要求医生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样做能减少医源性的伤害。研究那些长寿者,会发现他们是不那么爱去医院的人,也是对化学药物有心理排斥的人。二是完全信赖医院医生,把自己完全托付给医生。效果如何要看我们的医疗制度、医疗水平是否完善,还要看救治你的医生的个人素质、水平和责任感。医学研究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医从性高的人(绝对服从医生的人)生存率明显低于医从性差的人。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听医生的话死得更快”。不恰当的医疗破坏了人体的自然康复能力,当然会缩短生命的历程。医学界现在讨论较多的是滥用药物的问题,尤其是抗生素、维生素、营养补液的滥用给人体带来不可逆的伤害。三是对医生将信将疑,这样的人如果个性洒脱,是医院最好的“消费者”,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决定吃什么药和吃多久的药。有时间时,他们会战战兢兢地阅读一些医学书籍和热衷于医疗健康信息,希望了解更多以追求就医中的安全感。这类人如果对身体过度关注就很麻烦。首先他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对危险敏感,整天被一些可疑的身心症状缠绕,时时感觉大祸临头。热衷于看医生但又对医生持怀疑态度,事事处处身心都在一种对立的矛盾状态,我们把这样的看病称作是在逛医生商店,采购医生,恨不能天下的名医都能见一见,天下好药都能试一试,但治病却像蜻蜓点水,朝秦暮楚。                                                                                               我个人希望人们对医疗报以中等程度的期待与信任,原因是医学对生命的理解和解释还非常有限,医学并不是万能的。人们和现代医学的协调有赖于人们是否愿意改变对疾病的观念。最近,世面上流行一本书叫《疾病的希望》,作者是两位德国心理学家。他们认为:“疾病是生命的一种状态,生病属于健康,就像死亡属于生命一样。”用另一种角度看,疾病不是人类的敌人,而是人类的朋友。比如人体发育中,疾病或感染会增加人体的免疫系统、体温平衡系统和对环境的适应力;创伤会加速皮肤和骨骼的修复与新陈代谢,使之更具有抵抗力等等。比如,不小心吃了不好的东西,拉肚子的症状就帮助我们尽快地排出毒素。近几年出现了一种崇尚自然与自我康复的新观念,生病的时候停止使用化学制剂、药品,少进饮食,多喝水,依赖自身的康复机制,减少脏器消化代谢中的负担,允许身体经历疾病的自然发生发展过程,以此来促进康复,增强生命力。你可以鼓励先生给疾病两三天到一周的观察期,如果是感冒咳嗽自然会好转,稍重一点的病首先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的平和,吃易于消化的饮食,补足清洁的水份和呼吸新鲜的空气,然后才是服用毒性小、副作用少的药物来减轻症状与体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健康信息的过剩、极端化倾向、伪权威色彩与自相矛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烦恼。人们已经彻底地失去了对健康的自我鉴别能力。现代医学认为,人类的许多疾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信息病,是人们或多或少地受了某些或某类信息的误导、干扰、冲击和过剩所致。信息是有能量的,正如有的科学家大胆地说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而不是病死的一样。接受疾病是生命的一种状态,疾病可以成为人类的朋友。因为疾病让你坦诚,让你关心并检视自己,就像车内指示灯亮了,提示你需要为车(身体)修整或加点什么。拒绝疾病甚至不惜“饮鸩止渴”来消除疾病的人,疾病就真正成为了人类的敌人
 
   
  

电话:0571-87799633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山阴路590号金帝高新科技广场3号楼西单元8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