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派
行为塑造临床案例
     当事人,大学三年级,男。由于人际和社会交往问题前来咨询。来到咨询室后,脸部很不自然、紧张,眼睛朝墙往去,或是低头望地,不和咨询师对视,说话声音低沉。但是主动的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自己从小养成的习惯,和人交往、谈话时,总是不注视对方的眼睛,而是看对方背后的事物或者是旁边的东西。所以,平时和熟人交谈,朋友还可以谅解,谈话还可以进行。但是,一旦遇到陌生人,他们总会投来怪怪的眼光,一般交谈一两句就不能维系下去。马上就要升入大四,踏上社会找工作了,害怕自己不适应。几个比较好的朋友都劝来心理咨询一下。自己的愿望也很迫切,期望能够通过咨询,短期内养成良好的交流方式和习惯,从而使自己适应环境。
咨询员对当事人的苦恼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共情,为进一步的关系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当事人叙述了由于不良习惯的影响给自己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感到很大的压力。咨询员观察其眼睛活动实不属于正常人方式,当事人自己也阅读过相关的心理学书籍,试图通过自己来改变,但是,终因为没有足够的毅力而耽搁下来。
      通过进一步了解当事人,咨询员认为当事人心理基本正常,属于不良习惯影响了心理的稳定性。基于当事人的愿望和要求,咨询员考虑应用行为疗法中的行为塑造来改善当事人的行为。基本的操作步骤如下:
(1):通过和当事人协商,确定了目标行为是眼睛接触、微笑、用正常的音量说话、挺身站立等。
(2):治疗的过程将强化目标行为的趋近动作分为四个步骤。主要是通过和不同类型的人群交流,来塑造当事人新的与人交流的面部活动方式。这些人群包括咨询员、熟悉的朋友(要求当事人从熟悉的朋友中挑选男女志愿者各三名)、陌生人(咨询员选定的人员),以上三步都是在咨询室有咨询员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最后一步在要求当事人回归到真实的社会场景中,进行正常的随机交流,从而巩固行为塑造的结果。最后一步属于完善部分,为前三步的一个扩展,是当事人在咨询室得到塑造的新的行为方式的强化性运用。该行为塑造的主体部分仍然在咨询室进行。
(3):通过和当事人交流,以他最喜欢的男歌手成龙歌曲《壮志在我胸》作为塑造过程中的强化物,每当有该歌曲的背景音乐响起时,表示当事人做出了被塑造的行为,以听音乐作为奖励。
(4):在塑造过程中,与咨询员的过程进展顺利,他的正确行为有了一定的表现,但仍是间断,偶尔会中断进程。这时,咨询员主动采取沉默让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然后引导他注视咨询员。这样沉默——注视便成了一个连续的治疗过程。经过几次持续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巩固。来访者能够在和咨询员谈话中投以微笑和目光对视。
(5)到了其朋友组,表现也是可以,但有反复。主要是朋友对他的表现已经习以为常,他也懒的改变。这时咨询员坐到他朋友的后边,用目光鼓励交谈的过程,并操作音乐,用沉默延续这个系列。状况又有所好转。这个阶段大概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
(6)最困难的阶段是,咨询员挑选的“陌生人”和来访者对话过程。以前的习惯基本又表现了出来,但是已经具备了正常的行为基础。他在整个交流过程上身挺立、说话音量正常,只是最根本的目光仍会回避。于是,整个交谈又陷入沉默,来访者头朝谈话者方向移动,咨询员便响音乐以资鼓励。这样端续的进行,使这个阶段持续了3个多月的时间,到了后期,来访者已经能够做出比较正常的行为表现。
     于是,咨询员又鼓励来访者,到正常的社交环境进一步巩固效果。这样,整个过程进展了将近一年。到最后,来访者对自己的行为表现比较满意了,才中断咨询。
 
摘自:《大学生心理咨询技术与案例》。主编: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李江雪老师。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2008年。
   
  

电话:0571-87799633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山阴路590号金帝高新科技广场3号楼西单元8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