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以心为本:心灵的治愈与转化

以心为本:心灵的治愈与转化

申荷永

文化大讲堂43讲:申荷永巧妙论说心灵
2008-09-07 08:55:17  珠海新闻网 编辑:甘慧茵


“认识自己,不是照镜子就可以完成的,不是仅仅认识冰山一角,还要认识海水下更大的领域。”9月6日下午,“远大美域新城珠海文化大讲堂”第43讲在市图书馆一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复旦大学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申荷永教授在题为《以心为本:心灵的治愈与转化》的精彩讲座中,以其纵横古今中西的博学强识,为市民带来一堂生动的心理课。这也是珠海文化大讲堂首次深入探讨复杂抽象的心理问题。

申荷永是国内唯一具有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资质的心理分析师、美国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SPSSI)资深国际会员。在昨天的讲座中,他把心理分析和中国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多个带有“心”字结构的汉字,如“思”、“聪”、“慧”、“悟”、“慈悲”等,深刻地阐述了中国文化对“心灵”的妙用。

申荷永不仅是个著名的心理学理论研究者,也是个心理治疗实践工作者。除了带给听众心理分析知识之外,他还现场讲述了他在汶川地震灾区长达3个多月的心理救援经历及其实际操作方法,深深感动了现场听众。(张元章)

 

相关新闻:妙语连篇“心病还须心药医”
2008-09-07 09:23:33  珠海新闻网 编辑:甘慧茵

“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是我们中国的古老谚语,强调是自信心,是心理层面的自我帮助。中国人相信“心病还须心药医”。

尽管情绪总是易变、多变,甚至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在专业人士的眼中,却可以简化为某种类似于ABC的基本模式。任何情绪的产生都基于:发生情境、主观判断和内心感受这三部分组成。情境几乎是客观的,但判断则属于主观,而主观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为情绪的内心感受。

心理学的知识有助于人们的自我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基于心理学知识的心理技巧也具有某种程度的有效性。但是,心理的健康和成长,则不仅需要心理学的知识,而且需要生活的实践;而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则不仅需要心理技巧,而且更需要踏踏实实的生活态度。心理学能够给与我们的,不仅是如何避免痛苦,而且也包括如何对待痛苦。借用慧能大师的启示:烦恼即菩提。关键在于智慧,在于觉悟和转化。在这里,也就包含了我们中国文化心理学对于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态度。

  凡事“用心”

庄子《齐物论》开篇:“南郭子基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表现的是 “天籁”于心。真正的音乐,引发的是一种心灵的共鸣。中国文化所包含的也正是这样一种以心灵为基础的智慧,包括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以及我们中国人对生活的感受。

我从爱诺思听到一则故事。有人祈祷上帝,希望获得最高的智慧。后来他如愿得到了一本书。当他打开其中的第一页,上面写着:“如果你能够区分内容和容器,你便可以拥有所有的智慧。”于是,我们该想想,要用什么东西来装盛所索要的智慧呢?

答案是用心。头与心重新结合时,正是我们中国哲学中所追求的中庸境界。

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篆体的 “思想、情感、意志”,都有“心”,简称思、情、意,这是心理学目前的主题。“思、情、意”是心理学的三要素。中文“以心为本”,处处体现。西方的英文当中“思想、情感、意志”没有一个字形上与心关联,《康熙字典》收录了上千个有“心”的汉字。

  “学问无它,求其放心而已”。

中国文化中的“礼”

在中国文化中,“礼”不仅是形式,也是智慧。例如,《大学》、《中庸》、《乐记》都是《礼记》的组成。

中国人的问候语“吃饭了吗?”蕴藏礼的智慧。孔子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一句简单问候语,关注的是“生活的滋味”,关注如何品味人生的意义。

关于心理医师

     作为一位心理学的临床实践者,不管你认同哪一学派,总是要面对意识和无意识的问题,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情绪与认知的考量,身体与病症的表现,行为与客体的转变……于是,自由联想、积极想象、共情与关注、相互作用分析、情绪认知策略、对象关系的演绎、空椅子意象对话、心理剧场表达等,均属可以不用,但不可不知的经典技术。实际上,我们治疗师本人,便是方法中的方法,技术中的技术。我们的理解与智慧,我们的胸怀与人格,更是所有临床心理实践的条件和基础。

 

转自申荷永老师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5211792


   
  

电话:0571-87799633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山阴路590号金帝高新科技广场3号楼西单元8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