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多动的孩子玩玩沙盘游戏 |
这个游戏室,被称作“沙盘游戏治疗室”,是市七医院针对儿童心理问题新开设的治疗项目。 12岁的孩子一上学就透不过气 市七医院儿童心理研究学组组长朱晓华讲了这样一个案例:12岁的小林是一名五年级学生,最近得了怪病,只要一到学校就感觉胸闷气喘,紧张到快要昏倒。然而去医院做了各项检查却一切正常,无奈之下,父母带着他来到了市七医院就诊。 朱晓华决定让他玩沙盘游戏。 “从挑选的物品可以看出他内心真实的感受。”朱晓华回忆说:“当他在沙盘上摆弄它们时,情绪也慢慢释放出来,大部分时间小林一直在哭,从他断断续续的言语中我了解到了‘怪病’的由来。” 小林挑选物品一:一把刀 小林有个严厉的父亲,平时在家除了小林的学习情况,其他一概不管。小林做错了事或是考试成绩不好就会被打骂,从来没有沟通与交流过。小林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而是责骂。插在沙子里的这把刀,代表了小林被压迫着的心。 小林挑选物品二:躺在沙子上的人 小林从柜子里挑了一个小人,放在沙盘上,过了一会又拿了一个放在边上。朱晓华分析,这两个人其实就是小林和母亲。潜意识里小林对母亲很依恋,因为在家里只有母亲对他是关爱的。这典型地反映出了小林对自己现在这个家的感受。 小林挑选物品三:直升机 最后,小林拿了一架直升机放在小人旁。“直升机来了,小人得救了。”小林开心地叫出声来。朱晓华明白,小林这是在试图逃避内心所受的创伤,他想逃跑,同时也想帮助母亲跟自己一起逃走。对于12岁的孩子而言,这种方式是自我保护。 “通过游戏,我们了解到小林得怪病的原因,与其说他的身体在抗拒学校,其实是他在反抗父亲。我们把情况告诉孩子的家长,通过家长和医生两方面的努力,再经过五次沙盘游戏治疗后,缓解了孩子紧张焦虑的情绪。”朱晓华说。情绪焦虑、轻度智力障碍、自闭症儿童 都可尝试“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最早源自英国儿童治疗师劳恩菲尔德,他将收集的各种玩具模型放在箱子之中,让孩子们在箱子中游戏,借此治疗言语能力还未充分发展或言语能力有障碍的儿童。之后瑞士心理治疗师多拉·卡尔夫结合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中国佛道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最终确立了“沙盘游戏治疗法”。现在,沙盘游戏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慢慢进入心理咨询机构和医院。 据了解,自6月推出“儿童游戏治疗”后,朱晓华已为10位儿童做了沙盘游戏治疗,大多是受到家庭、学校的压力而产生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情绪障碍的孩子。“由心理问题产生的情绪障碍、躯体不良反应,轻度智力障碍,高功能自闭症小孩,这几类患者都适应于‘沙盘游戏治疗’。”朱晓华说,针对暑期儿童心理咨询量的增加,周一至周五医院都将开设门诊,并推出“不限号”服务。 对孩子来说 沙盘游戏比对话咨询更有优势 一个几岁的孩子,很难用语言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感受,而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也不愿意向心理医生透露自己的秘密。“当碰到不善于言语表达,或者不愿意用言语表达的患者时,沙盘游戏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朱晓华说。 朱晓华介绍,通过沙盘游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小孩子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尤其是高功能自闭症小孩。即便语言表达能力超强的成年人,也可以通过沙盘游戏更好地展示自己内心深处的难以捉摸的潜意识,相对于单纯的对话治疗,沙盘游戏有着一些特殊的优势。 “因为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都会在玩沙盘游戏的时候自然完成。”朱晓华说,“治疗师通过提问分析,帮助患者感受自己的潜意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甚至有些时候,治疗师不需要直接参与,一些有轻度心理问题的患者可以通过沙盘游戏自愈。” 任意挑选物品架上的玩具模型,在沙盘上摆弄,就像童年时玩沙子一样。一般来说,心理状态稳定健康的人摆出的会是和谐的图案,而有心理疾病的人则会摆出杂乱无章或是恐慌怪异的场景。
|